带着对 2024 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实现的充分信心,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周一召开会议,制定明年的经济计划。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
12 月 6 日,习近平还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无党派人士座谈会,听取对今年经济形势和 2025 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
中国将成为未来五年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金砖国家,其中中国将是最大的贡献者,占 22 % 的份额,超过所有 G7 国家的总和。
关于明年的经济工作,习近平在同无党派人士座谈时强调,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
习近平说,中国经济基础雄厚、优势较多、韧性较强、潜力巨大,长期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和基本态势没有变。
包括削减存款准备金、减税和消费品贸易计划在内的一揽子政策促进措施已显示出持续的效果,金融市场在第四季度初对股票和债券市场都做出了迅速而积极的反应。
10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1 %,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5个月来首次重返扩张区间。服务业商业活动指数为 50.2 %,月度增长 0.2 个百分点。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说:"我们每年都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总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考验考验中更加坚强。
积极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会议指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以便在 2025 年实现稳健的经济表现。
会议要求明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自 2010 年底以来的首次宽松立场。
会议指出,需要丰富和改进政策工具,加强非常规的反周期调整,加强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会议还指出,中国应大力促进消费,提高投资效率,全方位扩大内需。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采取了 "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2010 年底又转为 "稳健 "政策。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略微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非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这两个表态表明,央行明年将更愿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14 年来首次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表明了中央委员会稳定经济增长的决心。
会议指出,中国应扩大高水平开放,稳定对外贸易和投资,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习近平在同与会无党派人士座谈时承诺,中国将采取措施,创造对国家有利的外部环境,义无反顾地办好自己的事情,把一切积极因素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