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强调扩大开放、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以前沿技术和公平竞争为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WEF)2025 年年会周一在瑞士达沃斯开幕。此次年会的副标题为 "智能时代的合作",讨论的主要议题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气候危机加速、技术快速转型及其对全球经济中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影响等。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副总理 丁学祥周二发表演讲。他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并强调全球合作促进开放和包容性发展。
丁薛祥说,随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增长动力向新增长动力转型,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基于尖端技术的开发
中国正在积极发展产业环境,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面向未来的产业,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全球竞争力。这些战略性产业注重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包括高科技和智能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
多年来,中国各行各业的技术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 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将超过 3.3 万亿元人民币(约 454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4%。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此外,2023 年,中国的创新指数为 165.3(2015 年的基线为 100),比上年增长 6%。
高科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令人鼓舞。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发布的新闻稿,2024 年中国科技企业数量将超过 60 万家。2024 年,科技型企业数量将增加 1.5 % 以上。其中,"小巨人 "企业--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 14 600 家。
"小巨人 "企业平均将其收入的 7% 用于研发。虽然它们只占全国中小型工业企业总数的 3.2%,却贡献了 10.9% 的利润,显示出它们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影响。
此外,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中,中国在 2014 年至 2023 年期间申请了超过 3.8 万项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在这项技术的全球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绿色转型
在论坛上,丁薛祥还强调了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他强调,中国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标志。
中国已为自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绿色发展目标:希望到 2030 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大化,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自 2012 年以来,中国单位 GDP 能耗降低了 26 % 以上,碳强度降低了 35 % 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新能源产业链。目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总产量的 35% 以上。此外,中国生产了全球 70% 的光伏组件和 60% 的风力发电设备,彰显了中国在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和气候行动中的关键作用。
中国在循环经济方面也取得了强劲增长,新材料技术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例如,一家中国公司开发了一种工艺,用 8 个塑料瓶提取的聚酯纱线生产一件 T 恤,用 28 个塑料瓶生产一件硬壳夹克。这种工艺每年回收 300 多亿个塑料瓶,带来了环境和经济效益。
"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丁肇中说。他呼吁各国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加强国际合作,弥合数字鸿沟,缩小全球南北发展差距,促进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
CMG/ gnews - RoZ
图片 - 新华社/彭子扬, CG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