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军
2024 年 4 月 15 日 08:15
来源 : 光明日报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十年来,我们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制度和能力水平稳步提升。从国家安全体系的战略思想、领导体制、运行模式、人才保障四个维度,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十年来我们在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的政治觉悟和实践成果。
- 战略思维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大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大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如何应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把重大战略思想确定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要求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内部安全与国家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国土安全与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形成国家安全。国家安全不仅仅是不同领域安全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超越的统一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把党政军民学各条战线和全社会、全政府、全系统、各种手段应对国家安全重大风险挑战的强大合力结合起来,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征。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彰显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另一方面,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国家安全法》科学界定了新时期国家安全的内涵,即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国家主权、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利益相对不受危险和内外威胁,以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能力"。".这一定义充分融合了对国家利益、国家内外环境和国际政治的认知,明确提出确保国家安全的本质是确保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的安全,体现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要求;明确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家安全,也包括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涵盖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内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极地安全、生物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国家安全概念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体现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更加注重协同高效,促进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危机管理体系的相互支撑、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 管理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其中最根本的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管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年来,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体制不断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更加成熟稳固,国家安全工作得到全面加强,牢牢掌握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总主动权。
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模式。从 18.大以来,我们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协调联动,推动国家安全工作从分散走向集中、从缓慢走向有效、从被动走向主动、统筹推进、突出重点,不断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民主协商机制、请示报告机制等领导机制,改进党集中统一领导、直接指导和监督中国共产党工作的方式。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了从分散到集中、从缓慢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转变。
撇开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不谈,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党中央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咨询协调机构,对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负责,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这一机构的成立,是党和国家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方面的重大创新,对于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统筹协调国家安全活动,确立了国家安全体系主体框架,形成了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活动协调和应急管理机制,为实现更好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同时,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法治体系更加系统完备。国家安全法》第四条、第五条明确规定了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央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职责、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化的任务目标。党委(党组)国家安全工作责任制规定》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保障国家安全的主体责任,形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安全工作条例》系统深入地回答了谁来领导国家安全、领导什么国家安全、怎样领导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
- 运行模式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安全体系和实施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二十届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化、实用化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强军、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融合发展。"十年来,中国构建了国家安全核心体系框架,建立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国家安全体系、战略体系、政治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安全体系各子系统的协同性和执行力。
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治体系更加完备。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通过了《国家情报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生物安全法》、《核安全法》、《出口管制法》、《反间谍法》、《对外制裁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等 20 多部国家安全法律,制定和修订了 110 多部含有国家安全条款的法律法规。形成了由《宪法》、《国家安全基本法》、国家安全特定领域专门立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国家安全条款组成的结构体系,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同时,统筹、协调、有效的国家安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联动国家安全各领域的立体化有效防护体系不断健全,国家安全执法司法体系高水平运行,国家安全法治保障能力和实施水平有效提升。
有备无患是国家的常态。国家安全工作只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始终掌握战略主动权。在找准风险源头、评估风险性质、分析风险原因、预测风险趋势的前提下,建立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国家危机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应急处置的有效性、预警,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制定预案,防控本地区主要安全风险,防止不同地区安全风险的叠加和共振,建立和完善应急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机制,构建大安全和大应急框架。建立可靠的应急与危机管理基础机制,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有助于提高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 "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 "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二十届第一次会议强调 "以新的安全模式保障新的发展模式","完善实时监测预警、打好组合拳的国家安全风险综合应对体系"。与此同时,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日益完善。2018 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 "为防范应对重大安全风险,完善公共安全体系、2022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2022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十四五 "规划》,明确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风险防范与化解、体系建设等内容。2022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应急体系 "十四五 "规划》,明确了总体目标任务、风险防范化解、应急力量和救援体系建设、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内容,推动建立统一指挥、专业化分工、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
- 人才安全
古人云:"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不成;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不济。人法资,政以天下"。国家安全体系的质量离不开国家安全干部队伍的质量。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捍卫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是促进国家安全能力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根本保证。
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建设无坚不摧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国家安全系统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渗透到国家安全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推改革的能力和信心。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突出实干、务实、实效导向,全面提高执行法规政策、防控风险、群众工作、科技应用、舆情驾驭能力。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从严管理干部贯穿于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威廉-莎士比亚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设立国家安全科学一级学科。为夯实国家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20年在交叉学科门类下正式设立国家安全一级学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成为首批国家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 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见》,对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作出了专门部署。为此,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管理、国家安全技术等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组织编写国家安全基础教材、加强国家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通晓中国文化的师资队伍;加强国家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通晓中国国情的高水平国家安全专家队伍,为培养高层次国家安全人才和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周尚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习近平法治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黄进、万鹏/gnews.cz-JaV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4/0415/c40531-4021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