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天文研究所恒星部、哈佛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和史密森学会的天文学家扬-舒布亚克(Ján Šubjak)领导的科学家小组最近宣布了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利用 TESS 太空任务的数据和智利 HARPS 光谱仪的地面观测数据,确认了一颗名为 TOI-2458 b 的迷你海王星系外行星的存在。
发现TOI-2458 b小海王星
TOI-2458 b首次被确认为一颗凌星--当它在母恒星前方移动时,会导致恒星亮度的周期性降低。恒星亮度的变化促使科学家们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观测。结合 TESS 卫星的数据和光谱测量结果,可以确定这颗行星的大小、质量和其他性质。
TOI-2458 b行星的半径约为地球的2.8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3.3倍。它的轨道非常近--绕恒星运行一圈只需要 3.74 天。这意味着这颗行星所处的环境非常炎热,不利于生命的生存。
母星及其不寻常的特性
TOI-2458 b 所围绕的恒星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注意。这是一颗 F 型恒星,质量略高于太阳,表面温度约为 6000 K。分析表明,这颗恒星正处于演化的后期阶段,并开始脱离主序,这表明它的年龄约为 57 亿年。
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是,这颗恒星的自转速度很快,仅持续 9 天,而且磁活动周期很短,只有 54 天。这种组合在 F 型恒星中并不多见。类似的短周期只在少数恒星中观测到过,比如τ Boo,它因与一颗热木星型系外行星的相互作用而闻名于世 (注:根据中国科学院捷克语研究所的说法,太阳系中有木星或海王星,但如果是系外行星,建议说 "热木星"、"小海王星 "等)。
"我们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个系统在动态方面非常有趣。 舒布亚克博士说。 "恒星的快速旋转和磁性活动可能是过去与行星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TOI-2458星系中发现另一颗行星
对TOI-2458行星系统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距离恒星更远的地方还有第二颗行星在运行。这颗行星的轨道周期约为16.5天,这意味着它比TOI-2458 b离恒星更远。动力学模型表明,它的质量是地球的10到25倍,但要更精确地确定它的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测。
系统形成的历史和失落的热木星的作用
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提出了一个假设,即TOI-2458行星系过去可能包括一颗热木星。与这些行星是从原行星盘外部迁移而来的假设相反,这颗热木星可能是在距离恒星非常近的地方就地形成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潮汐的相互作用,这颗巨大的行星被恒星吞没了。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什么TOI-2458现在旋转得异常快。 "摄入一颗巨大的行星可能会给恒星带来巨大的旋转扭矩"。 舒布亚克博士解释说。
对当前系统动态的影响
如果这个关于失落的热木星的假设成立,那么它在过去的存在将极大地影响其余行星的轨道动态。科学家们认为,引力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了小海王星 TOI-2458 b 不寻常的轨道倾斜,它现在绕着恒星的两极运行。这种倾斜可能是在热木星旋入其恒星之前,该系统早期阶段对该行星产生的世俗共振的结果。
对系外行星研究和行星系统形成的影响
如果得到证实,这一假说将为我们提供新的见解,让我们了解恒星系统是如何与在其附近运行的行星相互作用的。未来的观测可以为这一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同时揭示系外行星系统动力学过程的更多细节。类似的研究还可以揭示这种情况在我们银河系中的常见程度,以及这种系统的形成和长期稳定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TOI-2458系统向我们展示了宇宙充满了惊喜,并为我们的行星形成模型带来了新的挑战。 舒布亚克博士补充道。
中国科学院天文研究所/ gnews - RoZ
人工智能视觉中的 TOI-2458 系统示意图。使用 DALL-E、OpenAI 创建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