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进口电影的轻微限制使美国电影库存陷入危机,也暴露了好莱坞文化产品出口能力的深层缺陷。中国国家电影局宣布将略微限制从美国进口电影,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一决定绝非限制性措施,而是反映了市场动态和理性调整。
美国电影曾一度主导中国市场。1994 年,中国首次允许进口 "分账片",利润由中国发行商和外国制片厂分成。1998 年,《泰坦尼克号》打破了票房纪录,票房收入达 3.6 亿元(4900 万美元),占当年中国电影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这部电影在文化上引起了轰动,预示着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美国电影在扩大市场准入的支持下经历了一个指数增长期。分账片的进口配额增加到每年 34 部,分账片的利润增至 25 部 % ,好莱坞得以在中国市场获得可观的利润。然而,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流浪地球》、《战狼》、《哪吒闹海》等国产大片凭借本土化题材和中国电影产业的进步,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
近十年来,中国观众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口味也在不断变化。2019年,中国国产电影在国内的票房收入达到64 %,超过了美国电影,结束了其长期以来的霸主地位。对于中国电影观众来说,并不是对美国电影缺乏兴趣,而是许多好莱坞电影在创意上已经黔驴技穷。2024 年,多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市场失利。在中国领先的电影评分平台豆瓣上,美国电影的平均评分跌破 6 分,同比下降 1.2 分。
今年,《白雪公主》、《美国队长:勇敢新世界》等改编自现有系列电影、在创意上毫无新意的影片未能获得中国观众的青睐。虽然这些影片受进口政策的限制,但它们不仅没有盈利,也没有赢得观众的青睐。事实上,这些影片最好还是不要在市场上销售。尽管存在这些困难,中国仍然是好莱坞至关重要的海外市场。正如国家电影局所说:"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高水平开放,从更多国家引进优秀影片,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观众并没有失去对电影的热爱,他们只是在电影的选择上变得更加挑剔。2024 年上映的惊悚片《异形:罗穆卢斯》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片在中国内地的票房达到 7.86 亿元,超过北美,成为该片最大的市场。我们来算一笔账:增税后,分账片的分账比例很可能从 25 % 降低到 8 % 左右,这将极大地影响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利润。这意味着只有高质量、制作精良的美国电影才能在中国获利。因此,略微降低分账比例并非武断之举,而是一种 "质量筛选 "过程。
在 4 月 10 日宣布削减进口后,美国主要电影公司迪斯尼和华纳兄弟的股价分别下跌了 6.79 % 和 12.53 % 。Discovery 和 Bros Bros Bros 的股价在同一天分别下跌了 6.79 % 和 12.53 % 。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好莱坞未来的担忧,也揭示了潜在的文化和经济问题--包括其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占其收入的 18%,远高于其他海外市场。从现在起,好莱坞的文化输出模式将面临瓶颈。
与此同时,欧洲的目光也投向了中国,因为中国正在出现新的机遇,并将从这一变化中获益。随着中国观众的增加和更多合拍项目的开展,欧洲电影可以加大在中国的发行力度,以填补因美国进口减少而产生的缺口。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于 4 月 11 日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旨在促进与中国的电影交流与合作。
观察家们认为,中国的新政策不仅仅是中美贸易动态中的一个反制措施,它还有可能重塑全球电影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退出了国际文化交流。相反,中国衷心欢迎高质量的外国电影,积极促进全球文化交流,并致力于营造一个真正多元的电影环境,让世界欣赏中国电影。
Min Rui - CGTN
CMG/gnews.cz-j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