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德汽车合作会议将于 10 月 15 日至 17 日在慕尼黑举行。此次活动正值中德两国的关键时刻,在中欧贸易态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为两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合作平台。
近期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EV)征收关税的紧张局势使本次会议显得尤为及时。本次会议为两国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机会,探讨如何在促进共同经济利益的同时应对这些挑战。
本月早些时候,欧盟委员会表示,它已经为引入新关税获得了足够的支持。然而,该提案遭到了包括德国在内的几个欧盟成员国的强烈反对。
校长 奥拉夫-肖尔茨 和其他重要的德国官员都发表了反对关税的言论,认为应该通过开放市场而不是保护主义来加强欧洲的竞争力。他们警告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可能会损害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
在此背景下,会议的重点是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与德国成熟的供应链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会议特别关注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和其他尖端技术方面的创新,以支持双方的共同发展。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碳中和与未来,反映了对可持续交通解决方案的共同承诺。两国都将这种伙伴关系视为支持向绿色交通转型的一种方式,并确保两国的工业在全球向更清洁、更高效的交通系统转型的过程中保持竞争力。
深化合作
多年来,中德两国在汽车行业的密切合作不断加深。2024 年 4 月,宝马集团宣布在沈阳生产基地投资 200 亿元人民币(28.1 亿美元),以升级设施,为 2026 年之前生产下一代车型做好准备。 宝马首席执行官 奥利弗-齐普塞 他说,中国市场是公司向智能互联汽车转型的一部分,此次扩张体现了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
与此同时,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在德国崭露头角,上汽集团旗下的荣威(Roewe)等品牌跻身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名,比亚迪(BYD)和长城汽车(Great Wall Motor)等汽车制造商也跻身前 25 名。另一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 NIO 于 2022 年底进驻德国,在柏林设立了一个创新中心,最近又在柏林地区的 Schonefeld 附近设立了一个智能驾驶技术中心。
德国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兴趣与日俱增。德国最大的汽车协会 ADAC 的一项调查显示,近 60 % 的受访者愿意购买中国制造商生产的汽车。在打算购买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中,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考虑中国车型,这一比例令人吃惊。这种日益增长的接受度不仅反映了中国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和质量,也反映了对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创新的认可。
在企业动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它警告说 希尔德加德-穆勒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郝思敏对保护主义升级的风险表示担忧。她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这 "不仅会进一步增加两国之间发生贸易冲突的风险,而且会使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价格大幅上涨"。
Müller 指出,贸易冲突没有赢家,并强调在日益相互关联的世界中,合作对于确保全球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CGTN/ gnews.cz - R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