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事务部(MoLSA)在 2016 年至 2022 年期间共斥资 12 亿捷克克朗,用于增加弱势群体的就业,如低学历者、残疾人、长期失业者、50 岁以上者、照顾年幼子女或其他受抚养人者,但并未明确说明要实现何种变化。因此,它无法控制受支助项目的长期效益。总共有 910 万捷克克朗可用于项目的实施。该部将 990 万捷克克朗用于不符合条件的支出,例如支助不属于规定目标群体的人。
最高审计局(SAO)在对国家和欧盟用于增加各类弱势群体就业的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时发现了这一点。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外,审计人员还审查了六个受益方的 10 个选定项目。
审计人员发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只设定了一个与人口预期变化有关的量化长期目标。该目标是使 20 至 64 岁人口的就业率达到 75%。然而,在开始提供支持的那一年,即 2016 年底,就已经超过了设定值。根据捷克统计局的数据,2022 年,该年龄段的就业人数为 81 %。
对支助成功与否的评估主要基于项目参与人数和获得资格证书的人数。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参数并不影响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仅凭参与人数也无法评估项目的实际效益。例如,补贴受益人为司机、焊工、金属工人、护理人员等组织了再培训课程。SAO 的审计表明,78 % 的再培训学员要么根本没有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工作,要么在再培训之外找到了工作。
以下两个例子说明了将资金用于不符合资助条件的支出的情况:一个项目的目的是为那些 如果不参加该项目就会面临失业风险的人提供支助。评估干事发现,62 人中有 31 人在休完育儿假后能够返回原雇主处工作。因此,这些人并不是如果不参加该项目就会面临失业风险的人。另一个项目旨在帮助减少负债的长期失业者和残疾人的人数。最高审计机关的审计员发现,在 49 个项目参与者中,有 31 人(即超过 63 个 % 项目参与者)的受益人没有证明这些人属于选定的目标群体。
据最高审计机关称,劳动和社会事务部花钱支持旨在增加弱势群体就业的项目,但效果和效率却大打折扣。这些项目只能在短期内增加就业--主要是在项目实施期间或补贴工作的工资补贴期间。在提高就业率方面,SAO 没有发现任何长期效益。
对选定的 10 个项目进行的审计表明,只有一个项目的受益人有效地使用了资金,但 效益却大打折扣。在两个案例中,受益人以低效和无效的方式使用了所有资金,支助了不属于目标群体的人。在另外 7 个项目中,最高审计办公室发现了部分缺陷,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果和效率。在四个项目中,SAO 发现了违反预算纪律的证据。
SAO/ gnews - R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