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2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警告说,世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一个 "科学怪人"。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中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导力量。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倡导和国际合作,中国不仅在应对自身的环境挑战,也在推动全球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体现在其雄心勃勃的环保目标上。在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重申了到 2030 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到 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些目标是中国更广泛的绿色转型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结合了环境、经济和技术进步。
近年来,中国为减少碳足迹采取了重大措施,其气候政策表明了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中国方法的关键方案之一是开发和实施国家排放交易市场,旨在通过激励措施鼓励主要行业减少排放。该市场于 2021 年启动,按温室气体覆盖率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市场。
通过将市场机制与环境目标相结合,中国正在引导高排放行业进行必要的结构转型。该市场目前包括中国电力行业的 2,400 多个排放单位,帮助电力行业减少了 350 亿元人民币(合 48 亿美元)的总减排成本,证明了市场在实现具有成本效益的减排方面的有效性。
除了排污权交易,中国还在积极推动绿色能源行业的发展。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尤其是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领域,中国已成为世界领先国家。
仅在 2024 年,中国的太阳能装机容量就超过了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巩固了其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中的重要地位。2025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约 3.3 万亿千瓦时,比 2020 年增加 50%。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是加快摆脱传统化石燃料、促进更可持续的能源组合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不仅限于能源生产。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减少浪费、促进回收利用以及鼓励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旨在促进塑料、金属和电子垃圾等关键材料回收利用的政策。截至 2024 年,中国回收企业超过 26 万家,产量超过 3.5 万亿元(合 4800 亿美元)。今年,产值有望达到 5 万亿元。
在达沃斯论坛上,丁一凡举了一个例子,突出说明了中国在回收过程中使用技术的趋势日益增长。一家使用新材料技术的中国公司可以用从 8 个塑料瓶中回收的聚酯纤维生产一件 T 恤,用 28 个塑料瓶生产一件夹克。
Ding 补充说,这一工艺每年可回收 300 多亿个塑料瓶,从环境和经济角度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本月初,财政部首次公布了 75 亿元的废弃电器和电子产品处理预算,资金直接分配给 92 家企业。这是 2025 年用于大气、废水和土壤等领域污染控制的近千亿预算的一部分。
在国际层面,中国也在牵头推动气候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国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政策对话等方式,积极参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气候变化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例如,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和斯里兰卡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转让项目,协助其制定省级能源发展规划,建立联合研究和推广中心。
"中国向绿色经济转型是一项长期承诺,而不是简单化的一步,"丁志杰说。"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行动不会改变。